您现在的位置: 西班牙港  > 西班牙港文化 > 正文 > 正文

我在西班牙哈恩教汉语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7 20:33:20
白癜风患者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03/7110347.html

年10月我来到了西班牙南部小城——哈恩,这里的一切都是未知与新鲜的,汽车从Granda机场一路开过来,漫山遍野的橄榄树,我不由地轻轻哼着《橄榄树》,心里对未知的生活与即将到来的挑战充满了期待与小忐忑。

由于到达的第二天就要开始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我在公寓安顿下来就抓紧时间跟负责老师沟通,拿到了前任志愿者的教学资料,用最快速度系统地梳理了一下学生情况及去年的汉语教学开展情况。我来西班牙之前特地准备了一行李箱的中国风小礼物及各种教具,所以第一节课我定的主题是《你好!Hola!》,用图片和简短的视频片段介绍了中国概况及中、西文化、生活习惯之间有趣的差异,并准备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口语短语、小句。由于事前准备了小礼物,学生回答及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第一节课开展得非常顺利。成人班在下课前,我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接下来的8个月里我们将会学习什么,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通过第一堂课的梳理,让学生对接下来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有了大概的了解。

我一人负责哈恩下属城市úbeda和Baeza两个城市的两所高中里的11个班级,由于课程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在放学后开展,所以报名参课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下至不满十岁的小学生,上至退休多年对汉语感兴趣的老爷爷老奶奶。这对我的备课及讲授都带来一定的挑战,有小兴奋、小紧张,但更多的是踏实。面对新生活、新学生,我准备好了!

一、教学活动开展

由于学生年龄分布跨度大,所以同一主题我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调整具体上课内容。比如:“工作”这个主题,我为青少年学生设计的ppt主要以卡通及可动的flash形象为主,设计的课堂活动是一个游戏“读数选职业”,学生随机选择数字,每个数字后是一个学习过的职业名称,学生需要说出它并运用相关句型完成句子或与老师、同学进行相关对话。有趣的是有的数字后是一个礼物图标,那么这个幸运的学生就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让我惊喜的是选到不同职业的学生课后竟然了解了很多该职业的相关信息,并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汉语生词。同时,为了方便学生下课后查漏补缺,我建立了一个汉语学习公共邮箱,每节课的ppt及相关学习资料和有趣的视频都会定期上传在邮箱里,学生有密码可以在课后自行下载及复习及预习。

由于我的课程均属于兴趣班,在晚上进行,共有11个班级而且每个班级的学生一周只有一次课,所以复习巩固尤为重要,我将课程细分为不同单元,每个单元3至5课不等,每个单元内的课程是相互衔接的,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同时,自然而然会运用到前几节课学到的生词及语法点,每完成两个单元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次小测验,个人的测验成绩我会发放给每个学生,试卷上我会有相应的订正及说明。同时我也会根据测验结果调整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

介绍人民币

教室里的剪纸与汉字

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

来西班牙之前我“淘宝”了很多教具:毛笔、水写纸、印有中国主要景点及名胜古迹的明信片、剪纸专用红纸、彩绳、脸谱书签、青花瓷钥匙扣、筷子等等。“仰仗”这些教具,我这一学期的教学活动、文化活动开展得都很顺利,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写毛笔字

春节前夕,结合BBC纪录片《中国新年》向学生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了写毛笔字、剪纸活动。写毛笔字专题,我特地制定的课题是《汉字》,里面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而且是学生学习过的象形字,如“人”、“口”、“木”、“林””、“森”、“休”、“大”、“火”、“水”等,因为在前期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汉字学习很头疼甚至排斥,所以这次准备的汉字是他们都熟知拼音和意思,但不愿意写或不会写的字。通过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汉字喜欢从下往上随意书写,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特意在开始环节增添了“笔画”,拿到毛笔和水写纸后,我间接了一下“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大致规则后,学生先练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然后从基本笔画书写过渡到象形字的书写。最后,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姓名卡”在上面写下了他们的中文名字(音译),学生很兴奋,很多人纷纷询问自己的丈夫、妻子、兄弟姐妹的中文名字。

用剪纸告别猴年

剪纸活动的时候正马上要迎来中国新年,猴年马上要过去,我告诉学生猴年马上要结束了,新的一年是鸡年,我们一起剪一个小猴子,和它说“再见”。我准备了一个小猴子形象的剪纸(这里要特别感谢汉办的培训,这个可爱的小猴子剪纸形象是在汉办开展的培训课程里学到的,可以说是学以致用了),学生们剪得很开心,有几个高中生在facebook上发了自己剪的猴子,说“再见,猴子”,他们发的是一条中文的状态,学生给我看的时候,我很开心也很欣慰,汉语已经慢慢“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并且成为了他们愿意分享和秀出来的“小骄傲”。

用筷子大赛

筷子与中国美食

在准备“吃、喝、美食”专题的时候,一个学生跟我说他们一家都很喜欢吃中餐,特别是他爸爸,吃中餐还要坚持用筷子。我想起自己刚好带了很多筷子,灵机一动,在这次专题课上准备了一些小零食,学生每人发了一双筷子,在课堂学习之余教学生使用筷子,从玉米粒、坚果,最后到巧克力豆,难度逐渐升级,学生的热情度很高,在下课前“请缨”要进行一次比赛,看看谁筷子用得最好,令我惊喜的是,一个西班牙女生在夹巧克力豆比赛里竟然赢了我,这次课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大家也约定了下次汉语班一起吃中餐,再比比谁的筷子用得好。

三、教学中的问题及“特别”专题的设置

我在西班牙两所学校任教,一所学校在úbeda,一所学校在Baeza,两所学校都是高中,但我的课是在放学后以¨兴趣班¨的形式展开,所以这两个城市的小学生、中学生以及成年人甚至是退休了的西班牙爷爷奶奶都按照年龄分配出现在我不同的课堂里。随着教学的开展,我发现课堂上很多成年人,对于中国有很多“刻板印象”,有时甚至会问出一些”古怪”甚至让我有些惊讶的问题。

在一堂关于天气的课上,在教授完本课所有知识点后,我介绍了中国“北方冷”“南方热”,南北不同,和西班牙很像。学生很有兴趣,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这时候,一个男学生(成年人,年纪大概二十七八岁)问我:“老师,听说中国北方国家对人民管理很严,很多话都不可以说,而且很穷。而南方经济很好,而且人民自由。是这样的吗?”我回答他“那是NorthKorea和SouthKorea,不是中国。”学生恍然大悟,但我那时突然明白了,虽然大家在接触汉语,但对于“中国”以及我们的文化,他们有太多的“刻板印象”或者说太多的“误解”。我决定,在教授汉语知识的同时,穿插文化与生活各个领域,让他们看看“桥这边的风景”。

在一堂关于服饰、颜色的课上,我教授了学生“男、女”这两个词,班里一个很有个性的男生很激动地站起来,对我说:“老师,听说在中国,男女差别很大,女生机会少,很难接受教育,也很少有出来工作的。”我联想到前几天学生问到的差不多的问题,我觉得是时候整理一些关于中国的专题文化课了。

关于上述第一位学生对中国至今很落后这个“刻板印象”,我用了一些很有说服力的实例。那堂文化课叫《你好中国!Hola,China!》。有一次我逛家乐福的时候,发现了中国的红酒“张裕”,我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堂课,我就从他们最熟悉的家乐福里那张“张裕”的照片开始,提到红酒,爱酒的西班牙人都很开心,很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讲到“张裕”是一个爱国华侨创办的,这个红酒厂有很久的历史,它在我的家乡烟台,在中国北方。慢慢介绍到现在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红酒厂,这和我们经济发展、追求生活品质密不可分。很多学生都表示,一定要买来尝尝。在以前跟学生的聊天中我得知,我们班有一个做生意的中年男学生,他知道马云和中国的“Taobao”。这也为我这次课提供了“素材”,我请在北京和上海的朋友帮我拍了很多照片:有小水果店、小饭店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banyaganga.com/xbygwh/514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西班牙港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