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西班牙港  > 西班牙港签证 > 正文 > 正文

在中国和西班牙文化交流里,那些温和的先驱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4 18:56:21
本文章为读罢《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第四章总结所用,权侵删。在16世纪中叶,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西班牙国力的如日中天,以及明朝商品经济的兴起,促进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西班牙这条航线的发展,越来越多西班牙传教士来华传教,使西班牙成为了18世纪之前欧洲较为了解中国的国家之一。而积极好学的传教士们,更是成为了近代中西(西班牙)交流的先行者。但在开始这篇幅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位非西班牙裔的传教士。01利玛窦(-)利玛窦和他的《交友论》

CatholicWorldReport利玛窦是一名意大利人,全名为MatteoRicci,他精通五门语言,在年来到中国澳门。后来和另一名意大利人罗明坚(MicheleRuggieri)成为了两名在中国比较有名望的传教士,在以后会写到的另一名耶稣会士桑切斯,在进入中国前也曾经向他们求助。《几何原本》

书格利玛窦和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并亲自写下了《西字奇迹》,这是汉字的拉丁化之路,为后来庞迪我著作《西儒耳目资》提供了材料。后来他在这里写的日记经过翻译后转变成《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汉语译作《利玛窦中国札记》,在年出版。由于古代的中国普遍有“祭天、祭祖先和祭孔子”的传统,这与西方的基督教的信仰产生争议,这是以后会说到的“礼仪之争”。对此,利玛窦认为,中国的“天”和西方的“上帝”无一区别,而“祭祖先”和“祭孔子”是一种缅怀模式,对这种现象持一个包容的态度。由于博学多才,利玛窦在中国颇受士大夫尊重,称其为“泰西儒士”,直至年在京师(北京)去世。02沙勿略(-)沙勿略

bizkaiatalent沙勿略全名是SanFranciscoXavier,出生在纳瓦拉,是天主教耶稣会的十个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被称为“中国的宣教之父”。他在19岁时前往巴黎攻读哲学,五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年,36岁的他开始传教,足迹遍及印度、马六甲、日本。在东方传教的同时,通过对其文化和特点的理解,沙勿略深深地意识到,耶稣会的会士们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作出一定的变通,不能借助军事等暴力手段,在不影响土著居民的前提下使基督教逐渐深入人心,总结来说,这就是他对东方,以及后来对华的“适应”政策。他鼓励会士们学习当地语言,积极地了解东方文化,从而得到辩驳佛教的可能性。同时他也积极地促进君主向基督教靠拢,他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基督教国家,只要最高领导人信服了基督教,那么统治的国家才会进一步基督教化。年,沙勿略抵达了距广州30海里的上川岛(现在台山)。彼时的中国东南海岸是走私大区,上川岛也不例外。虽然中国对外国人的入境管理非常严格,但沙勿略没有放弃,一直为进入中国而努力着。同年,来自暹罗的进贡团将会前往北京进贡,沙勿略想趁这个机会偷渡入境。但事与愿违,同年12月他因疟疾在上川岛去世。上川岛

携程虽然到临终始终没能看到中国繁荣的景象,不过沙勿略的“适应”政策却影响了很大部分的传教士们。而放在当今来说,他的政策无疑是客观、理性而充满智慧的。位于上海董家渡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堂

新浪03门多萨(-)全名为JuanGonzalezdeMendoza,出生在西班牙中部城市拉里奥哈(LaRioja)。他最出名的著作,无疑是《中华大帝国史》,在本著作里,门多萨从地域、道路、建筑、商业等各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国,对彼时的大明帝国作出了客观的分析。但令人惊讶的是,这名同时也是政治家的传教士,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踏入中国大陆一步。《中华大帝国史》

williamreese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banyaganga.com/xbygqz/559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西班牙港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